香
祭祀焚香、早在西周时期即有祭祀焚香之俗。周人以香气降神,故焚香使馨香之气达于空中,供神灵歌飨。
道教称香有太真天香八种:道香、德香、无为香、自然香、清净香、妙洞真香、灵宝慧香、超三界香。
香用于通感神灵,隔氛去秽,还可以表达诚信。道教斋醮用香有讲究,醮坛焚百和香,降真香等,不得焚烧檀香、安息香、乳香。醮坛以降真香品位最高,是祀天帝之灵香。
灯
明代道教祭坛张挂日月灯,即「在殿内两楹之间,必用鱼鱿为灯,以云霞覆之,高耸于楣枋之间,左用红以象日、右用白以象月」。
『广成仪制』说法坛之灯烛,明宗离德,焰禀阳精。色绚红黄之彩,灿烂成章;光分日月之华,炜煌着象。
祝文曰:太上降慧光、华烛通精诚、神威皆朗耀、地府悉开明。
科仪灯奉献有:破暗仙灯、三清龙灯、五云凤灯、七星明灯、九巵明灯、十极妙灯、灯光灿烂、普照十方以灯供养。
茶
道教科仪中也有以「茶」献供的。《言功设醮全集》有献茶词称:夫此茶者,蒙顶摘芽,采仙春于峰上;翟峡挹水,汲甘液于流中,藉离火以烹成,望瑶坛而献上」。明代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八还说到,「周昭王时,老子出函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这段故事尽管并没有甚么依据,但是反映了道教徒在修炼养真中是重视茶的多方面的功效的。
酒
中国古代祭祀仪式中就有以「酒」作为供品的,《周礼?天官?酒正》称酒正「凡祭祀,以法共三齐五酒,以实八樽。大祭三式,中祭二式,小祭壹式,皆有酌数」,「酒人掌为五齐三酒,祭祀则供奉之」。《初学记》引《汉书》云,「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百福之会」。早期道教的仪式并无酒供。魏晋南北朝以后,酒才成为道教宫观和斋醮中的供品。道教《言功设醮全集》有献酒词称,「夫以酒者,天之玉液,人道香醪。葡绿珠红,名重南薰之谱;玉蟾金牢,香浮北齐之春。盈樽酌献,望圣韵孚」。
果
道教宫观和斋醮中的主要供品之一。道教供奉用的果品可以分为鲜果和干果两类。
『上清灵宝大法』谈斋供之法云:时新果实、切宜精洁。坛场供果,用各种时新瓜果,逐日更换供果,不用石榴、干蔗及有秽泥之物,供物不得用非义之财,否则对神不诚,不能感格神明。
『北斗经』云:荐福消灾、奏章恳愿、虔诚献礼、种种香花、时新五果、随世威仪、清净坛宇、法天象地、或于观宇、或在家庭、随力建功、请行法事。
奉献诸天琼林珍果是:空洞灵瓜、万岁仙桃、金紫交梨、元光树李、赤灵火枣、飞丹紫榴。
花
中国古代北方的祭祀仪式,并没有以花作为供品的记载。有人认为在神前奉献鲜花是南亚习俗,因此以花作为供品是道教向佛教学来的。古代曾用桐木刻成灵芝、以表示仙瑞。「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五称:奉献诸天异景奇花有:九灵太妙真花、五灵小妙奇花、碧蕊黄金艷花、黄蕊紫金耀花、苑青琼瑶花、琼林流光宝花。花光灿烂,照映十方,广伸供养。科仪之赞文常以称香花供养、即以香、花供养神灵。所谓请福祈真,香花为本。
水
斋醮坛场尘凡混浊,非水弗清。醮坛之供水、禀阳明之正气、凝太阴之真精,故能激浊以扬清、除氛解秽。
科仪祝圣启请祝水白云:「恭闻水之一滴、利济百川、性本真空、功皈上善。切虑铺舒道场、杂诸厌秽、凭玆法水、荡涤妖氛、激浊扬清、破秽为净、道藏祕文、谨当讽诵」。又赞曰:「五龙吐出瑶池水,注向仙翁丹井来,大帝福祉千万年,禹王治作百川去,我手握持天宝剑,捧盂汲滴紫金泉,一滴能为雨露恩,遍洒坛场能洁净」。
斋
饭
斋饭大家都知道,也就不在累赘。
财
帛
一般而言,都是烧纸钱和供养各种金银宝物,以表达对神明虔诚之心。
经
书
这个也不需要累赘了,比较普遍的知识。
法弘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earchingcity.com/cdckc/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