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如皋软件园实现软件外包执行额24.8亿元,实现离岸外包执行额万美元,新增南通认定的服务外包企业10家。目前如皋软件园入驻企业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各项指标较上年增幅均超过30%。去年底,在江苏省发改委发布的“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名单中,如皋软件园成功入选。
年,如皋软件园实现软件外包执行额24.8亿元,实现离岸外包执行额万美元,新增南通认定的服务外包企业10家。目前如皋软件园入驻企业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各项指标较上年增幅均超过30%。去年底,在江苏省发改委发布的“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名单中,如皋软件园成功入选。
短短8年多时间,如皋软件园经历了“小鸡变凤凰”式的快速发展,园区面积扩大12倍,从业人员增长l0倍,从一个县级园区成长为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区。回顾如皋软件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可能到可能的发展历程,一些做法具有启示意义。
1
紧跟趋势产业特色明显
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是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产业,软件园区必须具备高度的前瞻性、敏锐性,才能紧紧跟上产业发展步伐。年左右,信息技术正处于向个人化、智能化转型的初期,显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如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布局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成为当时全省乃至全国县级层面软件园的先行者。
园区创建以来,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历经多轮变化调整,但软件园始终紧跟产业发展方向,主动调整产业布局,抓住了发展的先机。在园区发展初期,面对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和售后服务加快外包的趋势,引进携程网、顺丰速运、高德地图等龙头企业的服务支持机构,带动家服务外包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呼叫中心的规模集聚效应。
与此同时,准确把握软件中下游研发环节梯度转移的机会,引进新浪沙拍、思爱普(SAP)、凌志软件等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形成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年,顺应新一轮电子商务加速发展的潮流,果断决策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吸引40家电商企业落户,短短一年内交易额就突破l0亿元。
年,面对“双创”大潮和软件开源发展新动向,引进国内首个倡导开源精神、以发展开源软件为主题的创客空问——“开源空间”。通过不断布局新产业,软件园已集聚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培训服务、文化创意、科技孵化、总部经济等七大产业,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已经形成。
2
借梯登高首创托管形式
如皋软件园区不断发展过程中,采用园中园发展模式,发挥民营产业园区作用,推动6万平米中航锐赛、10万平米晟峰软件、4.5万平米数码城等民营园区与13万平米软件园一期抱团发展,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在园区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如皋软件园加快去行政化步伐,主动找到国家工信部寻求合作,并引来“开源空间”等国家级平台。
最近,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全面托管如皋软件园,双方在产业培育、项目招商、金融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园区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此外,借助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德勤等外部专业机构力量开展评估,得出“本地商务成本仅为上海25%”的权威结论,提高了园区吸引力。
借助软件行业协会力量,连续5年举办海峡两岸软化和信息服务峰会,成为唯一在县级市举办的软件业峰会,提升软件园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践证明,这些外力最终成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
需求结合强化资源优势
软件产业的关键要素是人才。正是因为“电脑易买、人才难求”,软件企业在选择落户地区时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searchingcity.com/kczlf/10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