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即口内呼出秽浊臭气。又名口气、口殠。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WHO已将口臭作为一种疾病来进行报道。那么对于口臭,中国古代医书对于口臭又有哪些记载及治疗的方法呢?
隋代巢元方等撰于大业六年()的《诸病源候论·口臭候》中说道:“口臭,由五藏六府不调,气上胸鬲。”而刊于乾隆三十八年(年),沈金鳌撰的《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写道:“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宜加减甘露饮;或心劳味厚之人,亦口臭,宜加减泻白散;或肺为火烁亦口臭,宜消风散、加减泻白散;或吐脓血如肺痈状而口臭,他方不应,宜升麻黄连丸。”《仁斋直指方》:“口臭一证,乃热气蕴积胸膈之间,挟热而冲发于口也。”治宜清热除湿、祛痰降火,可选用凉膈散等加减。年高体弱、过食厚味及服食补阳药等,亦可发生口臭。
仁斋直指方
杂病源流犀烛
上述医学书籍中记载的治疗口臭的中医药方成分是什么呢?
凉膈散:芒硝、大黄、栀子、连翘、黄芩、甘草、薄荷、竹叶。
甘露饮:熟地黄、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石斛、黄芩、枇杷叶、茵陈、枳壳、甘草。
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
消风散: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
甘草
当然这些在网上都可以查到,大家可以了解他的详细信息,有心的人查看下就会发现,医书中这些药方的功效相同的部分都是清热解毒、调理肠胃。他们的配方中也是有相同的药材。因此按照医书的理解来看,其实口臭的人应该要注意调理自己的肠胃,祛胃火等。不过有口臭的人想要按这个药方来去口臭的话,建议还是先去中医看看,然后让其给你配药。
枇杷
当然如果有口臭的但是又不方便自己熬药的人,就要经常通过食疗之类的来达到调节的作用了。当然这里的食疗调节最好还是要与这些药方有相同功效的。如绿茶、枇杷等。有心的人也可以自己看看唐代的孟铣写的《食疗本草》,来给自己调理身体哦。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earchingcity.com/kcrhzl/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