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芦某某,女,23岁。
初诊:右眼视力减退已3年。左眼视力突然下降3天。右眼于3年前视力突然下降,眼前有很多黑影,医院检查,诊断为眼底出血,住院及门诊治疗后,出血吸收,但视力无明显改善。现右眼视力0.08,左眼视力0.2,双眼散瞳检查,右眼玻璃体絮状混浊,屈光间质模糊,可见视网膜静脉怒张,多数静脉周围有白鞘,视网膜鼻侧上方至颞侧下方,有一斜形条灰白色机化索,覆盖于部分视乳头和黄斑区,黄斑部及后极部有大片黄白色硬性渗出和灰白色机化物,中心凹反光未见。左眼底呈红光反映,隐约可见视乳头,静脉怒张迂曲,静脉周围均有白鞘,未稍部静脉成白线状,沿静脉经路可见大片出血,鼻下方近周边部有大片灰白色机化物,黄斑部未能窥清。脉弦细数。质红有紫斑,苔微黄。诊断为双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左眼玻璃体出血。
辨证:肝郁化火,血热妄行。
治法:清肝降火,凉血止血。
主方:丹栀四物汤加减。
处方:生地黄炭、茯苓、丹参、白及各15g,赤芍、白芍、当归、焦白术、香附炭、丹皮、焦栀子各10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服30剂后,视力右0.2,左0.4,眼前黑影变小和变浅。继服前方14剂后,眼前黑影消失,视力右0.3,左眼1.0.。后以前方合杞菊地黄汤加减化裁,服30.剂善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语:方中用生四物汤凉血活血;赤芍与白芍同用,则凉血与活血的作用更强;用丹皮、焦栀子清热解郁;用焦白术、茯苓健脾祛湿;用白及、香附炭止血消瘀。诸药合用,共奏清肝降火,凉血止血之功。后与杞菊地黄汤加减化裁,滋补肝肾以巩固疗效。
案2高某,男,20岁。
初诊:右眼突然视物不清5天,无头痛、眼痛等不适。右眼视力0.06,外眼无异常,角膜清亮,瞳孔圆,对光反射存在,前房(一)。眼底出血量多,血色鲜红,视网膜静脉充盈纡曲,伴有白鞘;伴夜寐不宁,急躁善怒,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脉弦数,舌质紅,苔黄。诊断为右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辨证:肝胆湿热,迫血妄行。
治法:清热降火,凉血止血。
主方:小蓟白茅根汤
处方:小蓟、白茅根各30g,槐花、侧柏叶、连翘、生地黄、白芍、仙鹤草、墨旱莲、生蒲黄各15g,炒荆芥、茜草、黄芩、焦栀子各10g,三七粉(冲服)5g。每日l剂,水煎服。
复诊:服5剂后,眼底未见火焰状出血扩大,出血已控制。继服前方10剂。视力提高至0.3,出血斑颜色变淡,部分已吸收,再服l0剂,出血灶完全吸收,改用石斛夜光丸调理,半年后复查,右眼视力达1.0。
按语:方中黄芩、连翘、栀子清热凉血泻火;生地黄、白芍滋阴清热平肝;槐花、小蓟、茅根、侧柏叶、仙鹤草、墨旱莲凉血止血;炒荆芥散风止血;茜草、蒲黄、三七活血化瘀止血。全方共奏清热降火,凉血止血之功。胃纳欠佳者加炒白术、炒麦芽各10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5g。此方对于因热邪而致的眼底出血有良效。但苦寒药较多,不宜久服。
案3胡某,男,24岁。
初诊:右眼视力突然下降1个月。医院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及静脉推注高渗葡萄糖等治疗,视力由0.04上升到0.3。半个月后,右眼又突发视物不见,视力右眼指数/30cm,玻璃体内大块积血,眼底窥不进。脉细,舌质红,少津。经荧光素眼底造影,诊断为右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玻璃体积血。
辨证:阴虚火旺,瘀湿互结。
治法:滋阴降火,活血利水。
主方:生蒲黄汤合猪苓散加减。
处方:生地黄、墨旱莲、茯苓30g,生蒲黄、扁蓄、丹参、猪苓、赤芍药、牛膝、夜交藤各l5g,当归、栀仁各10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同时,配合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40mL加血栓通4mL,每天l次。
复诊:服7剂后,右眼视力增进至0.02。继服21剂,视力上升至0.25,玻璃体内积血部分吸收。原方去夜交藤,加地龙l2g。继服30剂,玻璃体内积血全部吸收,视网膜静脉稍充盈,网膜上无出血及机化物,视力0.6,矫正视力1.0。
按语:方中用生地黄、当归、赤芍、丹参养阴活血;用墨旱莲、生蒲黄、夜交藤止血安神;用茯苓、扁蓄、猪苓、栀仁清热利水;用牛膝降火。诸药合用,共奏滋阴降火,活血利水之功。只要注意守方,往往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案4谭某,女,22岁。
初诊:左眼视力下降,为时半年。现视力右1.2,左0.4。左眼眼底可见玻璃体絮状混浊,视网膜静脉曲张,周边部血管有白鞘,上下方均可见出血机化斑。伴眼胀发酸,咽干,耳鸣,盗汗,夜烦不寐,饮食如常,二便调和,月经正常。脉细数,舌质紫暗,苔白。诊断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辨证:肝肾阴虚,血热妄行。
治法:滋肾养肝,凉血止血。
主方:二至四物汤加减。
处方:女贞子、墨旱莲、玄参、枸杞子、生地黄各15g,当归、赤芍、白芍:乌贼骨、茜草、阿胶(蒸兌)各10g,郁金6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复诊:服20剂后,视力右1.2,左0.6,诸症稳定。继用前方加丹参、鸡血藤各15g,白术、党参各10g。连服30剂后,视力右1.2,左眼1.0。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方中用生地黄、玄参、枸杞子、女贞、墨旱莲入肝肾而走血分;茜草、赤芍凉血止血;乌贼骨收敛止血;当归、白芍、阿胶滋阴养血,阿胶性粘,能修补血络,亦善止血;郁金入诸滋阴养血之中,行血中瘀滞,可使止血不留邪。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养肝,凉血止血之功而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searchingcity.com/rhyzkc/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