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如何除口臭 >> 如何除口臭 >> 正文 >> 正文

你知道九圩weacutei港的

来源:如何除口臭 时间:2020-10-9

·你认识九圩港吗?

在南通你要介绍九圩港,你得读九(yú)港。你要读成wéi,别人还一时反应不过来,甚至有的人还以为你不识字。

繁忙的九圩港船闸附近

·“圩”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历史上,不论是早期的“苏湖熟,天下足”,还是后来的“湖广熟,天下足”,其背后都隐藏着人类改造湿地的一个宏大工程——围湖造田。

在长江边上的城市,经常能在路牌上看到“圩”这个字,一圩……九圩,圩塘,九圩港等很多带圩的词汇,但是包括常州,江阴,南通的,当地人都读yú,不过过了长江,到泰州,当地人是读wéi,安徽也是。

这些沿江滨湖、四周有圩堤围护、内有排灌系统的农田,在长江下游叫“圩”,中游叫“垸”,曾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粮仓,也构成了长江中下游最主要的农业景观。

·九圩港的历史

解放前,南通水利工程基础很差,年久失修;水源基础也差,放着眼前的长江水不用,舍近求远,千里迢迢去引淮河水;再加上启东的盐碱地,如皋、海安一带的高沙土质都亟须改善。大兴水利,大办农业,向长江要水,成了南通人民的迫切要求。

当时的九圩港地区被称为南通市区的“西伯利亚”,是最偏僻荒凉的地方。年,在南通地委“苦干一冬春,彻底根治九圩港”的号召下,11月底浚河工程全面动工。南起长江,东入黄海,途经南通市港闸、通州、如东等地,全长约46.6公里,最宽处约余米,最窄处不足百米,是南通市境内最重要的人工运河之一。

九圩港河完全是老百姓用肩膀挑出来的。要么一个人挑两个小泥篓,要么两个人抬一个大泥篓,每次装满两百多斤的泥,大家二话不说,喊着号子、挑起泥篓子就从河底沿着35度的斜坡爬上去,一天不知道要来回多少趟。大冬天里开河,路特别泥泞,夜里冻了,第二天太阳出来又化了,但没有人怕脏怕累,大家积极性都非常高。

在那个贫瘠年代,吃不饱穿不暖,大家毅然扛起扁担,走向那片土堆,不知疲惫,心甘情愿地去奋斗着……一位位无名英雄,他们的名字将永恒地镌刻在这条运河之上…

繁忙而川流不息的九圩港船闸附近

分享两篇濠滨论坛网友写的文章

(可向下滑动查看)

走过九圩港金国庆

九圩港说起来叫“港”,但从来就没有正儿八经的港口,实际上,它就是一条运河,孤孤零零的呆在南通市远郊,多年来一直被称为南通市的“西伯利亚”。它从南通市港闸区天生港镇和通州区平潮镇交界处的长江边起头,向东蜿蜒而去,贯穿了通州西部和如东南部,很多年来,都是南通比较偏僻和荒凉的欠发达地区。

对南通市区来说,以往发展的重点一直在往南往东,九圩港作为南通市港闸区和通州区的界河,很多年都不是投资的重点;对北边的通州区平潮镇来说,九圩港只是一个分界和通道,这里自古以来就没有大的街市和商业网点,由此向南就不再是平潮的地界,因此也不受人待见。但对我和家乡人民来说,九圩港的分量却很重很重,而且随着历史变迁,还越来越重。九圩港的变化,已经成为南通乃至全国交通巨变的缩影。

不仅是地区分界,更是穷富分界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的小姨被外婆嫁到了南通市郊区的港闸区芦泾港乡。有一次老家几个小伙伴兴奋地商量去小姨家玩,虽然离家有十多公里,但我和哥哥们能够到南通市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而且大人还同意了,便一致决定大早步行去她家,没有想到从平潮到芦泾港这一段路程却花了小伙伴三个小时。

当时交通不发达,家家都很穷,客车虽然有,但车票买不起,虽然这是走在国道上,但很久才有一辆车从身边经过。在路过森林密布的九圩港时,一位哥哥说:向南就不是平潮了,是南通市了,于是我们精神头又来了,加快了前进的脚步,对前方的路程充满了向往:南通市,应该是非常繁华的吧?当时有句老话“宁向南一寸,不向北一丈!”意思是向南属于富饶的南通市,哪怕是郊区,也比属于县区的平潮农村好得多。九圩港,当时成为很多县区农村人家嫁女儿的分界线。

我当时特别留心观察了一下九圩港,也许是当时有规定运河边要植树造林,而九圩港恰恰是植树造林特别好、树木特别茂密的地方,高大的柏树和水杉绵延好几里路,中间还有密密麻麻的灌木丛,既是南通市绿化最好的地方,同时也是最为荒凉的交通咽喉,好几里路没有人烟,据说解放前是土匪出没最多的地方。一位小伙伴到树林里想方便一下,没想到刚进去就惊慌失措的跑了出来,因为他看到了一只野兔从他身边窜过后,又发现了一条很长很粗的大蛇蜿蜒从脚边游走,他不受惊才怪呢!而过了九圩港,路边的民居和商店就明显多了些。国道南通市区段,哪怕是郊区,也确实比平潮九圩港地区繁荣多了!

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正走在南通等级最高的公路上,更不知道自己会一辈子从事公路行业。南通地区当时没有高速公路,最高等级的公路只有两条国道,国道从南京到海安,南通境内距离很短且都在海安,唯有国道从山东经连云港、盐城、南通抵达上海,是辐射南通多个县区最重要的南北向交通命脉!但即便是国道,当时也是门前冷落鞍马稀,道路狭窄,土路、砂石路居多,经济发展水平从交通量和公路状况也可了解一二。

不仅见证交通发展,还是源头和枢纽

九十年代以来是南通交通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我有幸亲身经历了几个标志性事件。

年,我来到了九圩港大桥收费站工作,因为九圩港大桥是南通地区第一个接受世界银行贷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贷款数量较多,必须收费还贷,于是就有了南通的第一个收费站——九圩港大桥收费站。与九圩港大桥同步改建成的还有旁边的九圩港船闸。该船闸和九圩港运河最早建于年,改建后的船闸宽度达到16米,可以轻松通过千吨大船,成为当时南通地区最大船闸,也成为南通打造世界“船谷”、发展钢结构产业的重要“功臣”。

年11月28日,南通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竣工通车,我被组织上安排参与组建了南通历史上第一个路政大队——宁通高速公路路政大队,负责维护她的路产路权和安全畅通。这条全封闭,全立交的宁通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公里,起点在南京六合,终点在南通的九圩港。现在,这条高速已经属于国家级高速公路沪陕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中部横向交通骨干通道。

年12月28日,南通境内长度最长的国道——国道改建工程完工了,我当时负责该工程的宣传工作。从原来几十年不变的狭窄两车道二级公路,到平坦宽敞的四车道一级公路,国道给南通人民带来的惊喜不是一点点——不仅投资规模创出历史新高,单项工程总投资达29亿元,而且沿线绿色通道,环境优美宜人。从通沙汽渡往北,不到15分钟,就抵达通州与港闸区交界处的九圩港大桥。而这座大桥,同样不简单,它是南通历史上第一条钢结构大桥,又创造了新的记录。

九圩港运河上架设铁路大桥更是南通的大事,从公路到铁路,南通市民出行有了新的更好的选择。

年南通九圩港运河上建成了铁路大桥,开通了货运

年7月1日开通客运

年5月15日,宁启铁路正式开通动车组列车,南通正式步入动车时代。

从南通到南京只要两个半小时,比坐大客车走宁通高速公路至少节约一个小时。南通火车站位于九圩港南侧的港闸区境内,动车经过九圩港铁路大桥,全程只需两个半小时就抵达南京,一天多达十多个班次,票价和汽车差不多,我多次乘坐,感觉确实非常安全平稳、方便快捷!

不仅刷新世界记录,还是南通未来争先进位的保障

年5月25日,苏通大桥通车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南通举行,交通部和江苏省的不少省部级领导以及专家院士回顾了苏通大桥的重要意义后,又纷纷马不停蹄的到九圩港河畔的沪通长江大桥建设工地实地考察。因为,沪通长江大桥是新建沪通铁路控制性工程,身兼国家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三位一体”功能。大桥主跨米,是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也是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桥。据说,一座沪通大桥的荷载量,要相当于五六座苏通大桥的承载能力。

新闻媒体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世纪大桥的点滴变化。年3月1号,沪通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年10月22日,沪通长江大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主拱合龙;12月28日,沪通长江大桥主墩中塔柱合龙。每一次工程节点完工,都有几十家媒体云集九圩港,纷纷予以报道。不仅是国内媒体,国外媒体大鳄也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searchingcity.com/rhckc/8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