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尿毒症,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尿毒症是指所有肾病的终末,一旦被查出,除了换肾,就只有终身透析。
据数据统计,我国需治疗的尿毒症者近万人,患病人数正在逐年上升,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被尿毒症找上!
20岁的小秦是重本大学的一名大一新生,由于高中时候学习十分刻苦,最终奋进考入了自己梦想的学校。可没想到,意外就发生在入学的四个月后.....
在一次上晚自习的时候,他突然持续发烧,还不断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不一会,就晕倒在地,没了动静。
一旁的同学吓得赶紧叫了导员,并联系了小秦的家长,医院。医院里,医生检查发现他血肌酐已经高达μmoI/L,尿量ml/d,双肾轻度萎缩。进一步检查,确诊为尿毒症!
这么年轻就被确诊为尿毒症,小秦的父母说什么也接受不了,纷纷抱头痛哭......他们哭着问医生:自己儿子平时体格很好,经常运动,怎么会患上这样的大病?
随后,医生沟通了解到,原来在高中时候小秦学习起来很疯狂,为了考上好大学,熬夜学习到一两点是常有的事,就连上厕所的时间也恨不得省下来看书。
而父母也担心小秦的营养跟不上,经常给他定各种外卖,尽可能的满足小秦需求。可是没想到,这三年的时间,给小秦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医生听后也不由得叹气:就是经常憋尿、吃外卖这两件事害了小秦啊!
1、经常熬夜憋尿
不少人忙起来,都不会一趟一趟的上厕所,而是会把尿意憋回去,而长期的憋尿,最受影响的就是自己的肾脏了。
一般来说,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大量细菌会在尿路聚集,引起尿路感染,同时,也可能会引起肾盂肾炎,继而损伤肾脏,造成尿毒症。
2、爱吃外卖
爱叫外卖是不少年轻人的选择,但是这其中的隐患可谓不少。
商家为了让食物吃起来有滋味,一般饭菜做的都比较咸,还有麻辣、酸甜等各种刺激口味,长期吃下去的话,就会导致机体摄入的盐过多,会导致血压的升高,且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肾脏的排泄负担,长期如此,也会促使肾脏功能损伤,加重肾病病情。
两种因素综合起来,就容易加速尿毒症的发生。
一旦身体两处“发臭”,警惕尿毒症:
部位1、尿臭
肾脏是代谢尿液的地方,因此,从尿液的情况可以看出肾脏的好坏。
一般来讲,尿液一般是淡黄色且无异味的,但是对于肾炎或者尿毒症的人来说,如果体内的毒素不能够被肾脏正常代谢,那么这些有毒物质就会滞留在身体中,因此在排尿时,就会发现自己尿液出现了臭味,味道较重。
部位2、口臭
当病程进展到了尿毒症阶段,由于无尿,氨气等毒性物质无法排出体外,就会潴留在血液中,并通过口腔排出,此时呼出的气体就会有一股尿味。
并且尿毒症的时候,胃肠道通常会受损,这是因为胃肠道会淤血水肿,此时人也会有恶心呕吐,异常口臭等不适。
预防尿毒症,养好肾脏,坚持“三勤、两忌”:
“三勤”
1、勤喝养肾茶水
肾主水,多喝水有助于帮助肾脏代谢,减少毒素堆积,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肾病的发生。
可将龙须、尾参、蒲公英、玫瑰花搭配在一起,制成龙须尾参茶,热水冲泡即可。
龙须,又称为玉米须,归肾经、膀胱经,有利尿、利胆、降糖、降压等作用,同时对肾炎引起的水肿、泌尿系统感染、慢性胆囊炎等有一定帮助。利于改善肾功能,减轻或消除尿蛋白等作用。
尾参,是一种养阴生津之良药,入五脏,有“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
蒲公英,有很好的利尿、消炎、排毒作用,可促进体内毒素随尿液排出,还有很好的抑菌、抗菌作用。研究发现,蒲公英有维生素C、维生素B、蒲公英素等,可促进肝肾的活动,利于改善肾脏引起的水肿。
玫瑰花,中和寒性,调和茶性,更适合长期饮用。
2、勤睡眠休息
不论是尿毒症患者还是肾病患者,都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并要注意营养的补充,调整好这些习惯,每天要维持充足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习惯能提高身体素质,可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注意每晚不要熬夜,最好在十一点前入睡,保证7小时的睡眠时间即可。
3、勤查肾脏指标
尿毒症信号隐蔽,经常一发现就已是晚期,所以在体检时,一定要勤查肾脏的两个指标。
肌酐:肌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若是肾实质受损,肾小球滤过率就会降低,使得肌酐急剧上升。
尿素氮:尿素氮主要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液排出体外。若肾实质受损,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会使得尿素氮升高。
“两忌”:
1、忌高压
高血压是引发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长期的血压过高会造成连接肾脏的大动脉和肾脏内的小血管损伤。
一旦受损肾脏不能够过滤废物,废物会积聚起来,最终会引发肾衰。
肾病患者的血压理想状态是/80mmHg以下。在日常一定要按时服用降压药,减少情绪激动等会升压的行为,这不利于肾脏的健康。
2、忌吸烟
吸烟会影响血肌酐的水平,而血肌酐是反应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若每天多吸5支烟,3年内血肌酐升高的风险比不吸烟的人增加31%。
同时,烟草中含有镉、铅等重金属元素,会增加肾脏损伤。吸烟超过十年的人,患肾癌的几率明显上升。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earchingcity.com/rhckc/7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