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孩子脾虚的时候运化无力,这时候吃到胃里的食物就不能够被充分消化吸收,这时候就会食积痰饮,积于胃脘。
孩子就会出现肚子胀、口臭、嗳气、泛酸、嘴中黏腻、不爱吃饭、肚子痛,有些孩子还会出现大便燥结,像羊屡蛋一样。
归根结底,孩子的病根是:
胃之实浊,源于脾之怠工!
所以,给孩子选择穴位的时候,脾要补一补,胃、大肠要清一清,孩子的内热也要清一清,当然,胃肠道还要疏通一下。具体的选穴包括:
补脾经
顺着大拇指桡侧,从指尖往指根推,就是补脾经,有健脾益气的作用。次即可。
清胃经
顺着大拇指掌根从掌根向指尖推,是清胃经,次。
清大肠+下推七节骨
这类孩子多还伴有大便干的问题,所以要把大肠经清一清。顺着食指挨着大拇指一侧,从指根向指尖推,就是清大肠了,次。
还要配上下推七节骨,七节骨穴也非常好找,从第四腰椎到尾椎骨那条直线就是。家长们要牢记,从上往下推是下推七节骨是泻,可以通便;从下往上推是补,有收敛的作用,可以治疗腹泻。便秘的时候要下推七节骨,次即可。
退六腑
挨着小拇指一侧从手肘到手腕处的那条弧线就是六腑穴了,从手肘向手腕推就是退六腑,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次即可。
揉天枢
天枢穴很好找,肚脐旁开3指就是,左右各一个。研究表明,揉这个穴位可以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将食指按在天枢穴上揉就可以了,每个穴位次。
揉中脘
从肚脐到胸骨下端连线的中点处就是中脘穴,宝妈们记住,中脘穴是胃经的募穴,揉中脘可以治疗腹胀、腹痛、呕吐、反胃等各种胃部不适。揉即可。
揉足三里
足三里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因为它能理上(上腹部)、理中(小腹部)、理下(下腹部),因为足三里可以调理所有的肚腹问题,所以有“肚腹三里留”之说。足三里穴很好找,膝盖部外膝眼下四横指处有个凹陷就是了,左右腿上的足三里穴各揉次。
捏脊
捏脊可以调整阴阳,通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等作用。常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儿疳积等症状,从下往上捏6次即可。
小儿推拿手法临床应用精华班高学践老师开班现场视频
一、疗法简介:
高老师主讲的《小儿推拿学》,理论与实践并举。虽继承了张寄岗派儿推的体系脉络,作为专业学者也兼收了其他诸如“三字经”、“海派”以及山东诸多流派的精华,其教学特点是:
1、注重市场培育方法,提出“不做简单的推拿匠,建立婴幼儿保健长流水式的工作方式”的教学思想及理论模式,既能治疗小儿常见病又会推广育儿保健常识以吸引更多幼儿家长的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好皮肤病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earchingcity.com/rhckc/1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