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合
排版校对|灵素
口臭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现象。从口腔中散发出的难闻气味,不仅会让身边的人困扰,也会让自己十分尴尬。那么,口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能用什么样的方法避免口臭呢?
洗干净口腔还是有臭味
通常我们会认为,口臭既然是口腔中的异味,当然应该从“口”上解决了。没错,口腔疾病,以及口腔内的卫生环境,是造成口臭的直接原因之一。
如果我们有慢性牙龈炎和牙周炎,那么由于牙龈的肿胀、出血,以及牙周溢脓的原因。整个口腔卫生状况就会很差,牙齿上堆积的牙菌斑、牙石和牙垢在细菌及微生物的作用下腐化发酵,就会产生难闻的气味。
因此防止口臭第一步就要保持好口腔的清洁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即便每天都按时刷牙、漱口,甚至还经常嚼口香糖、使用口气清新剂,可口腔呼出来的气味还是很难闻。
口臭的“祸根”有哪些?
既然在把口腔环境做到足够好之后,依然有味道,那就说明问题就不是单纯出在“口”上了。
在传统中医的观念中,口臭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局部病症。治疗口臭的关键在于全身性调节。因为口腔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开端,所以与口中异常气味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还是是肠胃和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常见的原因是抽烟。经常吸烟的人口中会有一种特殊的臭味,这是烟草中的化学成分被肺部吸收后,又通过口腔鼻腔排出来导致的。特别是“老烟枪”口中的异味尤为明显。
消化系统
而现代人的口臭原因则更多来源于消化系统。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吃不饱饭的现象是很难再看到了,但是各种挑食、重口味的情况却是越来越普遍。这种现象导致大多数人长期是“吃撑的”状态。
伴随着大量的高营养的食物摄入,每天的消耗量却难以应付。正常情况下,随着这样的一种高摄入、低消耗的状态,身体会做出减少摄入量的自我调节,出现食欲减低、不想吃饭的表现。
这个时候如果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不仅没有减少食物摄入量,反而找各种重口味的食物来刺激食欲,越吃越多。
致使胃肠道内的食物不能在24小时内完全消化吸收,剩余的食物糟粕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停留在身体内发酵、产生臭气,往上传递而从口中散发出来,导致了“口臭”现象的出现。
扁桃体结石和咽峡部结石
扁桃体结石以及咽峡部结石也很普遍,是导致口臭的重要原因。结石是怎么形成的呢?
当食物残渣卡到了扁桃体的隐窝以及咽峡部,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细菌、空气污染物、坏死细胞等混合到一起,就形成了硬块,逐渐变大成为结石。
很多慢性咽炎的患者会有这种结石的症状,有的时候结石会伴随咳嗽而出,咳出来的结石经常被误认为“小饭粒”,味道异常臭,这就是造成口臭的罪魁祸首。
中医临床辨证一般以痰湿或者痰瘀为主,葶苈子、神曲、全瓜蒌、白芥子、桔梗、射干,可作为这类结石的治疗用药参考。
解决口臭的妙法由于口臭的主要原因在于消化系统的问题,所以想要彻底解决口臭的问题,就要从清除肠道垃圾开始入手。只要身体内部变得干净了,口中的味道自然也就消除了。
减少食物摄入,改善消化
既然要排胃肠道垃圾,首先就不能再给身体增加负担,减少食物的摄入量,尤其是高营养、高热量、不好消化的食物。一些热量低、好消化的食物,对于大多数“营养过剩”的现代人来说,更为合适一些。
穴位按摩
穴位1——巨阙穴
巨阙穴为心经的募穴,在胸骨剑突下一指。用手揉开这个穴位,可以把心中过剩的欲望释放掉,从而减少多余食物的欲求。
穴位2——天枢穴
天枢穴为大肠经募穴,在肚脐旁开两寸处。我们可以刺激揉开这个穴位,有助于帮助肠道吸收消化停滞的多余食物。
一招摩腹,助身体“推陈出新”
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提高新陈代谢的速度,是解决口臭的良方。再以摩腹功法开泄肠道、促进排便,就可以逐渐将体内的毒素排出。
摩腹具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用掌根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整个腹部,直至腹内有回气感或发热感;
第二步,平卧于床上,两腿自然伸展且稍作分开,用双掌的掌根,从胃的上半部分,也就是常说的心口窝,由上至下稍微用力推,推到腹股沟的位置。先按照由上至下推腹中,由上至下推腹两侧;
第三步,由右向左推上腹区,由左向右推下腹区。共推36周。
芳香中药来帮忙
公丁香和花椒6:1的比例打粉,如0.6克公丁香加0.1克花椒含于舌上,待药粉化去之后,这种香气一般情况下可以保持两个小时左右。但这并非根治之法。
如果你正被口臭这个问题所困扰,不妨试试以上的方法,或许对解决口腔异味会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解决口臭的根源,还是需要从饮食、起居、情志入手,日常生活调整好,才能让您远离口臭。
喜欢此文别忘了在右下角点下“在看”噢↓↓
__推荐阅读
关于大医派太极混元桩,你想知道的这里都有……
悬灸丨,换种方式来“艾”你
紫尘阁主专访:《师者》(上篇)
紫尘阁喜马拉雅电台,恢复更新啦!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紫尘阁频道,建议收藏小程序,也可在喜马拉雅APP中搜索“紫尘阁”并
转载请注明:http://www.searchingcity.com/kczlf/9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