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寒而栗”的爱情》不是%完美,读者大人说的也有道理。
要求南周遵循严格的新闻规范丝毫不过分,但容我岔开一句,深度新闻已经快搞不下去了,有多少读者为此付过费?
你订阅南周了吗?你买财新通了吗?你给新京报记者打赏了吗?没有你比比声能不能小点?迅雷下载电影的,能不能别去豆瓣刷一星了?
中国新闻界最顶尖的那些市场化媒体,经营已经非常艰难,年又是一波倒闭潮。
记者编辑流失严重,人才青黄不接,我知道某著名杂志,记者已经不能出差,一个编辑承担原先三个人的活,几乎没时间改稿,更别说把新闻规范、技艺传承给新人。
我逻辑不对我知道。
我只是想说,新闻免费的认知和习惯,正在毁掉中国的市场化媒体。读者大人,你们不养猪啊,光嚷着要吃肉。
严肃媒体面对的是啥环境呢?
第一项,省略0字。
各种客户端,从传统媒体买内容是白菜价,还嫌贵。
洗稿的,从各种媒体偷,“线上采编”,好点的还能删除,恶心的跟你吵,“我让你的文章传播更广”。当然重点是某些读者,支持洗稿者,说“不在乎”。更恶心。
不止一次,读者大人问我们这些写长报道的,“你们还真去采访了呀?”语气呆萌,怪他(她)不起来。
不止一次,读者大人留言说:太长了,看不下去,谁能跟我说说讲的啥?也怪他(她)不起来,只怪我们没本事把一个复杂的事情用字、10张图说清楚。
媒体偶尔给企业做个软文,一堆嘲讽的。媒体倒是想依靠你们,为公众利益客观中立,你们靠得住吗?
一个新闻出来,一大堆公号扑上去,各种角度都整上,添油加醋,捕风捉影。3天后,新京报记者累成狗写了新闻,没人看。还说啥新闻规范?
是,市场规律,不赖别人,那不干了还不行?过了春节是鼠年,宜抱头鼠窜。
严肃媒体跟自媒体比,真比不过,自媒体一小时出稿子,个字90个字的垃圾,你们一扒拉就饱了,还打嗝。
去高校的新闻学院聊过几次,每次都问有多少人打算做记者,人的教室,两三个人举手。估计还是客气。也跟同行聊过,新闻业日薄西山,普遍焦虑,坚持不下去。我见过最老的记者,67岁,还在一线,不过是个日本记者。
以后你们要的新闻规范,只会越来越少。
看到过一组数据:
纽约时报,年第三季度的纯数字付费订阅人数比上一季度增加了,,总订阅人数达到约万,总收入从上年同期的4.亿美元增至4.亿。比鼎盛时期少了太多,但还转得动。
对比一下,国内某著名都市报,曾经风林火山,读者喜欢、经营极好,现在靠省委宣传部拨款。这样的不止一家,你说它们怎么做?
真的,记者一撒娇,都不干了。
写了太多垃圾话,像喝多了。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你走吧,最好别回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searchingcity.com/kcrhzl/8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