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僧惠了游庐山,遇一白眉老僧,为疮所苦。惠了不忍,为其洗摩敷药,照拂有加。老僧痊愈后,言曰“我家南岳,子他日游湘中,当过我於石崖峰下”,又将一纸包付与惠了,诀别而去。老僧走后,惠了打开纸包,却见是一包疮痂,不由厌恶。谁知疮痂后来又变为乳香,投入火中有异香扑鼻,惠了大为惊骇。次年春,惠了南来,果然与老其重逢。老僧笑他来迟,相与坐于青林之下,相谈甚欢。惠了问石崖峰何在,老僧以手指之,自己却消失不见。惠了方知老僧乃圣贤也。后惠了至方广寺,入罗汉堂,见老僧乃在十六像中。又至南臺,见昔日同道,叙说其事。有童子方扫除,闻之,停帚对曰“今日添香殿庑间,罗汉辄剩一身”。惠了往视之,即方广寺所见老僧像。惠了后还云居,以疮痂葬西岭,开坛其上,是为罗汉坛。
故事有点意思。
所谓“小殿熏陆香,古经贝多纸”,皮日休在《太湖诗·孤园寺》中特提此一笔,或许也不单是押韵合辙之故。相传,古闽中有旁门左道,谓之明教,烧必乳香,食必红蕈,很是有旁门左道的做派。无独有偶,在西方宗教中乳香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耶稣诞生时,东方三博士将乳香作为礼物,以表其敬畏虔诚,由此,乳香又被称为“基督的眼泪”。也因此,乳香得到了与黄金一般贵重的地位,用在寺庙里的圣膏油中。又据说,乳香也是制作埃及干尸的必需品,古埃及人普遍相信乳香有驻颜的功效。当然也不仅限于宗教。书画大家米芾曾以乳香做餬装裱书画,取意清芬雅致。清人许传霈有诗“情澹堪邀风外竹,乳香试品雨前茶”,一派霁月风光。与很多香料一样,乳香还是一味中药,味辛、苦,性温,可活血祛风,疗风水毒肿,去恶气,消痈疽诸毒,但禁用于孕妇及胃弱者。时至今日,乳香依然是消肿生肌的常用药物,也广泛用在香水行业中。有人说乳香的气息使人感觉宁静,能使人陷入思考,当然,偶尔也会扰乱人心。而至于效果究竟如何,那也只有在闻见那芬芳的刹那才能解惑了。
疮痂与乳香,或许都在一念之间。
文
阿尔夫 图
宋·赵佶《听琴图》
国学网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earchingcity.com/kcdzlf/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