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将来有人问我,你的青春是怎么度过的?最大成就是什么?浮华过后,在你内心深处最终沉淀下来的是什么?我会如何回答。
看过电影《芳华》的人不禁会思考,自己的芳华是怎么度过的?最大成就是什么?当浮华过后,最终沉淀在内心深处的是什么?
我想起小学老师在家长会上对我幽默的点评:这孩子一根筋,科学老师让小朋友们把手伸到酒精灯上体验一下外焰,结果老师忘了喊停,全班就她一个还在烤手。
“哈哈哈……”家长们听后,笑成一片。不料却是一语成谶。
我的前半段芳华,基本上,不是在“追踪”一位特别人物,就是在“追踪”他的路上——他,就是凤凰卫视创始人刘长乐先生。而“追”他的理由,只因我在简历里说“一辈子只投一份简历,所以会等回复”;可是四个月过去了,这份经由部队推荐出去的简历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自忖各方面条件还不坏,国内外的奖项也齐全,总不至于海选都轮不上吧?会不会是总裁没收到呢?打电话总也联系不上,可我得说话算数呀,所以只好满世界地“追”总裁问了。好在刚“出锅”的新闻苗子们有一个共同特点:脚力与毅力惊人。我从香港追到深圳,从深圳追到北京,从办公室找到洗手间,又从机场寻到钓鱼台。
经常得到回答说:“晚来一步,老板昨天刚飞走。”急得我直跺脚。
这一路“追踪”倒也有意外收获,就是遇见了其他电视台的台长或领导们,并直接获pass——可,坚持“说话算数”的我竟然说,要说话算话,总要等到刘总裁回应才能放手的。
这样子的两三年后,长辈们听说我还在毫无战略又乐此不疲地到处“追踪”,又好气又好笑,想法子安排我在钓鱼台见到了刘长乐先生的首席秘书。
我竟然痛哭了一个下午。只问,总裁收到我的简历吗?最后,恳请她转达一个故事,因为那一刻,坐在钓鱼台,我忽然觉得初心比结果金贵太多,这样,我就可以对自己“花在路上的芳华”无憾了。
年,在朱镕基任国务院总理的那次“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吴小莉一问成名。就是她这样一站起来,我的心告诉自己,长大后去凤凰做新闻,还要被总理当众点名!
最后,总裁知道后直接给了offer。不是每一份恒久的执著都终得善果,所以已经很满足。
长辈们笑了,说我这“一根筋”几十年一遇。为什么不是百年一遇呢?因为数十年前,在他们的芳华里也出现过类似的人物,看到我会想起他。
当年有位高大,耿直,文采斐然的知青,格外崇拜毛主席——耿直的人崇拜起来,是彻底的。
他瓷实地拥护着主席的决策。当年“返城”政策的风声一出,许多人直接停工,为稍后的返城欢呼雀跃,唯独他一下子“转不过弯”,照旧每天下地农忙。
他就是《红船》作者,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和影视剧作家黄亚洲。
每当黄爸爸习惯性对我说“等你红了……”这个句型,我也条件反射地回答,“这怎么可能……(想想之前的事吧)?”
可是,假如将来有人问我,你的芳华是怎么度过的?最大成就是什么?浮华过后,在你内心深处最终沉淀下来的是什么?
在我脑海里应该不会是幅辉煌的画面,比如专访过哪些政经界的领袖人物,参与制作了哪些影视,荣获过什么奖项……而是一个社会经验几乎白板的纯洁小女孩正无畏地赶着路!
年开始了,不知谁又进入了芳华?好就好在现在的这个时代,“两面派”不受主流思想待见,祝愿善良、耿直的人们岁月静好。
关于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searchingcity.com/kcdzlf/2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