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
公共场合中的一张尴尬"名片"
不管外表多么光鲜,如果张嘴就是一股难闻的气味,会让你在浑然不觉中变成不受欢迎的人。
那么,有口臭了应该怎么办呢?
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故事一
一大早,年轻妈妈带着七八岁的小孩过来看病,刚想告诉她这么小要看儿科,妈妈快人快语已话从口出。
“医生,我们要测个幽门螺杆菌”,
“这么小怎么想起来要测啊”,
“他嘴巴太臭了,儿科医生建议测测这个”,
来吧,做个C13呼气试验,显示阴性,妈妈开心地带着孩子走了。
故事二
没看几个,来了一个30来岁的姑娘。
“医师,我原来嘴巴里有味道,测了有菌,药吃完了,我再来查查”,
“那现在怎么样,还有口臭吗”,
“好多了”。
半小时后,姑娘高高兴兴的回来了,把手里的报告单给我看。
“医师,你看,没有了”,
“那,恭喜你啊,以后注意饮食卫生”,
姑娘道谢后开心地走了。
故事三
后来,又来一个40多岁的大哥。
“医生,听人说口臭都是嘴巴里有细菌,我来查一个”,
“有细菌多数会有口臭症状,但其他系统有问题也会出现口臭”,
“先查查吧”,
半个多小时后回诊,提示阴性。
“医师,我都没菌,怎么还会嘴臭”,
“平时饮食习惯怎么样,有没有经常吃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比如:大蒜、生姜之类的”,
“没有,这些我都不吃的”,
“平时反酸、打嗝多么?排便习惯怎么样?”,
“不怎么有,每天排便一次,都挺好”,
“抽烟喝酒严重吗?”,
“不严重,偶有朋友聚会才吃点酒,香烟不吃的”,
“以前有口腔问题吗?比方说,龋齿、牙周炎、牙龈炎之类的”,
“应该还好吧,平时也没牙疼过”,说的有点不自信。
“麻烦你张开嘴,我看一下”,
粗看一眼,感觉牙结石较多,牙龈略充血。虽感觉可能存在口腔问题,但我还是接着问下去了。
“有咽炎、鼻炎史吗?”,
“没有”,
“中耳炎呢”,
“也没有”,
“最近有没有咳嗽咳痰,尤其是咳浓痰?”,
“没有”,
“有什么基础毛病吗?比方说肝病、肾病、糖尿病之类的,或是最近有服药什么药物吗”,
“身体挺好的,也没吃过药的”,
心里想差不多就问到这么多了,我说了自己的考虑,给他转到口腔科去了,希望那里的同事可以给他一个满意的结果。
相关链接
口臭是指从口腔或其他充满空气的空腔中如鼻、鼻窦、咽,所散发出的臭气,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WHO已将口臭作为一种疾病来进行报道。调查显示,我国口臭患病率为27.5%,而在西方国家,则为50%,全球约有10%~65%的人曾患有口臭。
生理(“假”)性口臭
常见于服药了有异味的食物或某些特殊的药物、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及排便习惯,改变生活方式,口臭问题多能自行好转。
病理(“真”)性口臭
又可分为口源性及非口源性两种。口源性,顾名思义指的是口腔疾病引起的口腔异味,需至口腔科专科就诊;非口源性,多指鼻腔、咽部、呼吸、消化系统引起的口臭,也包括一些特殊疾病状态,比方说慢性肝病、尿毒症期、糖尿病酮症等。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多数口臭问题能得到一定改善。
后记
口臭的检查方式有很多,但最直接的还是自己或身边人发现口腔异味,来医院,医生会帮你做个判断。
转载请注明:http://www.searchingcity.com/rhyzkc/3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