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第四大致命疾病,慢阻肺却不像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一样让人耳熟能详。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或患者不重视,等到明确诊断时可能已经是中重度了,所以慢阻肺往往被称为“沉默杀手”。
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已从原来的8.2%上升至13.2%,也就是说,40岁以上人群中,每8个人左右就有一个慢阻肺患者。
近日,医院呼吸科主任陈灵敏。她强调,慢阻肺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重要手段。
不要等到中重度才就医
(网络图片)
“由于慢阻肺是慢性、渐进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自己不当回事。即使是确诊的患者,也往往在医院就诊。”
陈灵医院呼吸科收治的“老烟民”李先生为例介绍道:“李先生年仅50岁,烟龄却有30年,每天抽一包烟,前几年有点咳嗽、咳痰也没放在心上,最近一年出现气急症状,就诊后被诊断为中重度慢阻肺。”
“平时不管它,等发作时才用药,出院后又停药”是不少慢阻肺患者的做法。陈灵敏特别指出,这是不应该的。慢阻肺发生后坚持用药,肺功能可以保持得很好。相反,中重度慢阻肺如果急性发作,肺功能会呈现阶梯型下降,每年发作两三次,5年内死亡率可高达30%。
哪些人易患慢阻肺呢?
陈灵敏介绍,吸烟是重要发病诱因,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都会导致呼吸道症状以及慢阻肺的发生。
另外,空气中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硅、煤尘、棉尘、粉尘等也会刺激支气管黏膜,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
还要注意的是,农村居民长期使用柴火烧灶头或焚烧生物燃料,产生的大量烟尘也会导致慢阻肺的发生;烹调时习惯爆炒产生大量油烟,也会对呼吸道产生长期、慢性不良刺激,尤其是对已有慢性气道炎症者,吸入油烟会促进和加重病情发展。
要像量血压一样检测肺功能
(网络图片)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慢阻肺?其实不难。“一开始可能是经常咳嗽、咳痰,然后出现气短、气急等标志性症状。原来能一口气爬五楼,现在爬三楼就气喘吁吁了。还有可能喘息和胸闷,严重者休息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晚期还会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焦虑等症状。”陈灵敏提醒,如果出现以上症状,那么就要引起重视了。
“我们的口号是‘像量血压一样检测肺功能’。”陈灵敏说,肺功能检查毕竟不像量血压那么方便,因此每年的体检非常必要,体检时最好能把肺功能检查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戒烟戴口罩阻隔慢阻肺
(网络图片)
陈灵敏介绍,戒烟是最重要的一条,也是避免肺功能下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其次,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的人群(如棉纺织业、煤矿、金属矿、化工及某些机械加工),要做好职业防护和劳动保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在通风不良的空间燃烧生物燃料(如烧柴做饭、生炉火取暖),可选择戴口罩阻隔烟雾;烹饪时减少爆炒、呛油等易产生油烟的烹饪方式。
陈灵敏还补充介绍,中重度慢阻肺患者可考虑进行家庭氧疗。“不太严重的慢阻肺患者吸氧时间每天约4小时-5小时,而中重度慢阻肺患者吸氧时间每天约15小时。许多人对氧疗存在误解,认为病危的人才需要氧疗,其实不然。患者睡眠时进行家庭氧疗,既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还有利于增加肺部氧合功能,延缓慢阻肺的进展速度。”
此外,预防慢阻肺可多进行散步、游泳、爬楼梯、爬山、打太极拳等运动以增强体质,但避免运动过度。
来源:永康日报教卫资讯工作室
记者:李梦楚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earchingcity.com/rhyzkc/1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