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即口中气味秽臭难闻,一般是自觉或为他人所闻之口中出气臭秽。
引起口臭的原因较复杂,但主要以胃火为主。胃腑积热,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胃肠出血,便秘等可引起口气上攻;风火或湿热亦可致口臭的发生;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也可导致口臭。因齿为骨之余,属于肾,足阳明经络于上龈,手阳明经络于下龈,故脏腑病变也可通过经络而出现口臭。
发病机理
1.肠胃湿热
肠胃有湿热,其人口中常气味酸腐臭味。口腔为胃肠之上源,凡食物在胃中停留过久,则必然变为酸腐臭味,其恶臭气味上迫于口,而表现为口中臭味。《内经》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臭味若通过食管排出体外,则有臭腐味。
2.饮食所伤
饮食过伤,或暴饮暴食,或醇酒厚味,或恣食甘肥,伤害脾胃,则所伤食物在肠胃中必然酸腐变味,由口腔排出体外。《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胃既伤,则不能消化食物,食物停积于肠胃,则变质变味,表现为口臭嗳腐。
3.口疮牙痛
口内生疮或牙齿肿痛常为胃火所致。口疮溃疡或牙齿肿痛,口内必异味难闻,或牙齿疾患,口内残渣发酵,亦可表现为口内臭腐气味。
医案举例:
马某,女,44岁,年7月15日初诊。
主诉:口臭3个月。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臭,未曾治疗。今在家人劝说下就诊。现面色不华,目下黑,嘈杂、泛酸、干呕,口臭,膝冷,白带多、不黄,月经量少,苔白稍厚,质淡白,脉弱。诊断:口臭。
辨证:阳虚。
治法:温补阳气。
处方:制附子15g(先煎),干姜10g,炙甘草10g,生白术20g,党参20g,巴戟天10g,肉苁蓉30g,炙黄芪30g,山茱萸15g,海螵蛸10g,煅牡蛎30g(先煎)。
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诉口臭、白带多好转,胃脘嘈杂、泛酸仍作。改干姜为炮姜6g,继用7剂。
三诊:诸症皆消,守上方继用7剂,巩固疗效。
呼吸科杨占华主任转载请注明:http://www.searchingcity.com/rhckc/13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