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者选用泻黄散、导赤散、栀子豉汤三方加连翘,制为“三合一汤”,治疗口腔溃疡。临床验证,颇多良效。
口疮
作者/宋健民
口疮即西医之口腔炎。生于唇、舌、颊、上腭等处,呈现黏膜溃烂,如黄豆、绿豆大小不一,其色黄白或灰白,溃面成点(片),数量或多或少,边缘红或痛,多属心、脾、胃三经积热,热邪上蒸口舌所致。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泻火,选用泻黄散、导赤散、栀子豉汤三方加连翘,定名为“三合一汤”(方药见下)主治之。
临床验证,颇多良效。若病久反复发作又名复发性口疮。还有一种舌上长苔癣的叫口腔扁平苔癣,多为阴虚火旺或气滞湿郁,时轻时重,不易治愈的慢性病。在临诊中,常用“甘露饮”(生地、熟地、茵陈、黄芩、天冬、麦冬、石斛、枳壳、枇杷叶、甘草)加减治疗,疗效较为理想。
1.三合一汤的运用药物:藿香、防风、石膏、栀子、生地、竹叶、木通、甘草、豆豉、连翘。用法:水煎服。忌食辛辣厚味。主治:一般口疮(口腔炎)。加减:大便秘加大黄;胃阴虚加麦冬、玄参、沙参;兼湿苔膩加滑石。2.验方(1)青黛冰硼散:青黛3g,冰片0.3g,硼砂3g,朱砂3g。共为细末,搽患处。(2)双贵丸:大黄9g,白芷9g,水煎服,治口臭。3.验案摘要案1:孙某,女,35岁,干部,吉林人,现住菜阳市人事局,年4月30日初诊。患者每次月经期前口舌生疮(口腔溃疡)已2年多,曾多方诊治,均未见效,故来就诊。患者开始胃痛,经透视为胃溃疡,服药数次,亦未根除,月经周期尚可,量一般偏少,色黑无血块,伴腰痛,不能久坐,悠悠而痛,白带量不多,色黄有臭味,无痒感,并有多梦症,脉弦数尺弱,舌苔黄,质胖大有齿痕。诊为中气不足,胃火上炎,心肾不交。治宜健中益气,清火补肾,方用三合一汤加减:黄芪30g,白芍30g,桂枝9,百合30g,生麦芽30g,甘草3g,藿香9g,炒栀子9g,防风9g,石膏30g,生地30g,连翘15g,竹叶30g,木通6g,甘松9g,补骨脂10g,核桃仁30g,杜仲10g,肉苁蓉15g,巴戟天12g,菟丝子30g,豆豉15g,土茯苓30g,莲子肉30g,水煎服。连服18剂,诸症皆除。案2:梁某,男,51岁,年10月3日初诊。患者口腔溃疡3年多,每至秋季反复发作,经中西药多次治疗,仍未治愈。经服三合一汤5剂,其病即愈。屡试屡效,治愈多人。处方:豆豉30g,连翘15g,防风9g,栀子9g,石膏15g,竹叶30g,生地30g,木通6g,藿香9g,甘草6g,水煎服。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宋健民。
I导读:复发性口腔溃疡多因心脾积热或阴虚火旺熏灼而起,亦有因脾虚或肾虚而溃破不愈的。但临床所见,患者病情多数更加复杂,且常因感染而虚实并见,寒热互参。故治疗此病当细审,只有明确病因病机,洞悉寒热虚实,方有望治愈此病!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辨证施治
作者/汪庆安
一、辨治思路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口疮”等范畴。多因心脾积热或阴虚火旺熏灼而起,亦有因脾虚或肾虚而溃破不愈的。针对实证,一般泻火解毒即可获效,虚证则相对棘手。常见有阴虚,与津液不足,虚火熏灼有关;有脾虚,与气血不足,口舌失养有关;有肾虚,与精虚火衰,浮火上越有关。
但临床所见,患者病情多数更加复杂,且常因感染而虚实并见,寒热互参。故治疗此病当细审,只有明确病因病机,洞悉寒热虚实,方有望治愈此病。
心之窍在舌,脾之窍在口,故口舌生疮多从心脾积热治。胡黄连、栀子、蒲公英等可胜任,同时它们又可解毒,兼治感染。患者若因食积而内生湿热或表现大便干结难下,可选大黄、枳实来釜底抽薪,以治其本;若因情志不遂而加重,郁火乃祸首,当选川楝子、柴胡解郁散火;患者若喜食辛辣,嗜好饮酒,当清胃火为先,可选知母、石膏。
一般骤然发病,灼痛明显的,多属实证,相对容易控制。若是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的就另当别论了。如阴虚火旺患者,其火乃虚火、燥火。如不纠正阴虚,其火难清。此时当选生地、麦冬、玄参等来滋阴润燥,兼清虚火。若患者兼见湿热,则改用鳖甲、女贞子、旱莲草等清补之品。
口腔黏膜与胃相通,皆属消化系统,故有些口疮可能与脾虚有关。临床若发现患者伴食少乏力等症的多属于此。补脾之法可增气血,长肌肉,使得口腔得养而疮口渐愈。
我喜用黄芪、甘草、苍术等。此三药都能补脾益气,且各具优势。黄芪善补气托毒,生肌敛疮,且性升提,针对气虚患者,此药不可或缺,当以之为主。甘草兼能解毒,此病多表现炎症,常伴感染,故大可派上用场。
选甘草还有另一用意:西医认为此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用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而甘草具类激素样作用,自然能对此病的控制发挥效用。脾虚易生湿,故脾虚口疮多伴湿盛,甚至湿阻。这有碍气血上荣,对疮口愈合不利,故燥湿不可小视。
另外,此病的发生有时与缺乏维生素B族、锌等微量元素有关,而脾虚食少有碍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反之,缺锌亦可导致食少等症,故选苍术增食欲,纠正营养失衡势在必行。建议舌苔滑腻的脾虚患者选加之。
临床常遇到阳虚体质而患此病的。脉症毫无热象,反以肢冷畏寒、周身无力、容易感冒等症为显。他们的口疮多久不愈合,考虑应与元阳不足,失于温煦有关。这时可通过益肾填精、温补命门来纠正体质,促其愈合。
肉苁蓉温而不燥,又善填精,当为首选。除能温养疮口外,它一来可补命门火以旺脾气,使脾健而其窍(口)得健;二来可补精血以生元气,从而提升机体抗病能力。患者若虚寒较甚,可加肉桂等协助温补。若无湿热等邪掺杂,可加白及生肌敛疮,缩短疗程。
此病的特点是反反复复,不易痊愈,说明虚证占主要因素。现代医学也认为此病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故扶正很重要。养阴是扶正,补脾是扶正,益肾也是扶正。只要对症而补,终有可能解决易反复这个难题。
虚性口疮不易痊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气血运行迟滞。虽然这也是因虚引起的,但它终究成为了另一方面的致病因素,间接加重了病灶失养状态。故补虚基础上最好添加鸡血藤、当归、川芎等品以流通气血,纠正虚滞,使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换言之,此病之虚宜动补,方可使其生机勃勃。
二、用药心得
1.胡黄连
口疮若属心脾积热,见多处溃烂,灼热而痛,口臭便干,胡黄连为我的首选。此药起泻火化浊作用,临证可以用泻心汤加减,也可以加蒲公英清热解毒。个人感觉,此药作用十分强大,缺点是味道太苦。
2.细辛
细辛为疮家圣药,起收湿疗疮作用,又能止痛,但不适合虚火引起的口疮。
3.肉桂
肉桂多用于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引起的口疮,可引火归原。此型口疮此愈彼起,反复发作,有阴虚体征,治疗时在养阴解毒基础上加肉桂收浮游之火是很必要的,一般我用5g。
4.蜈蚣
我曾治疗一例顽固性口腔溃疡,局部溃烂严重,用清热敛疮等常规疗法效果不明显,后来按毒瘀论治,在原方基础上加蜈蚣、皂角刺破瘀攻毒,很快取得了效果。此药我也用来治疗臁疮、褥疮等。
5.黄芪
若疮口久不愈合,遇劳加重,伴脾虚之象,此为黄芪所长。黄芪擅长托毒生肌,对虚弱而疮口不愈合的很适合,只是要重用方可显效。脾虚中气不足,升运无力,气血不能上荣,故久不敛疮。黄芪补中益气升阳,配升麻等多可获效。
三、辨证分型
1.心脾积热
口舌生疮,灼热疼痛,患处充血,口臭心烦,舌红苔黄,脉数。用药可选胡黄连、蒲公英、栀子等。
2.阴虚火旺
口舌疮口略红,疼痛不甚,但痛势绵绵,此起彼伏,伴咽干潮热,舌红,脉细数。用药可选玄参、生地、鳖甲等。
3.气血两虚
口疮久不愈合,疮面色淡,伴乏力气短,食少头晕,舌淡苔白,脉细弱。用药可选黄芪、白术、当归等。
4.肾阳不足
口疮色淡或灰白,久不收口,伴肢冷畏寒,腰腿酸软,阳痿早泄,舌淡苔白,脉沉迟。用药可选肉苁蓉、菟丝子、肉桂等。
四、验案选粹
1.金某,男,64岁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年。
患者一年前出现口腔溃疡,口服维生素B2等药后好转,但不到半月即复发,又继续用药。此后最长不到一月即会复发。本次发作无间歇,已经3个月有余。查口腔,舌体有数个大小不等的溃疡,淡黄色,边缘红,此起彼伏,自觉灼痛,不敢进食,伴心烦口臭,便秘,平时易失眠,腰酸无力,手足心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患者有饮酒嗜好,每次喝酒后多会加重。
诊断:复发性口疮。
处方:胡黄连10g,黄柏15g,栀子20g,升麻30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细辛5g,佩兰15g,肉桂5g,丹皮20g,赤芍20g,大黄10g。
用药5剂后,疼痛大减,大便通畅,余症亦减轻。去大黄,继服10剂巩固治疗。至今1年,未再复发。
患者步入老年,阴虚明显,虚热内生,又饮酒过多而助湿热,生瘀毒,使口舌生疮,反复不愈。
取胡黄连、黄柏、栀子、升麻燥湿清热解毒。其中胡黄连力大效宏,除湿热毒之力甚强;升麻升清,与大黄降浊,一升一降调气机,升麻又善解毒,大黄又可使邪出有路;黄柏解毒,又能坚阴,实热、虚热、湿热皆可除;女贞子、旱莲草养阴,能清虚热,且无助湿敛邪之嫌;细辛、佩兰化湿浊;肉桂引火归元,又能助脾运化,其性温热,能缓苦寒伤胃;丹皮、赤芍凉血解毒散瘀。
此病阴虚为本,湿热浊毒为标,全方标本兼顾,故药到病除。
2.吴某,女,42岁
口腔溃疡3个月余。
患者早在几年前曾患过口腔溃疡,经治疗,溃疡愈合。今无明显诱因复发。此次溃疡仅有两处,在下唇内侧,久不愈合,至今已3个月有余。疮色发淡,黄豆大小,进食时明显感到疼痛,每在劳累后加重,同时伴乏力气短,纳食不香,肢冷畏寒,舌淡苔白,脉沉弱。
诊断:复发性口疮。
处方:黄芪g,党参30g,白术20g,甘草20g,当归15g,升麻10g,柴胡10g,陈皮10g,肉苁蓉20g,白及15g。
同时外敷儿茶粉。
用药5剂,疮面缩小,疼痛明显减轻。原方继服10剂后,疮面愈合。
患者乏力气短,纳食不香,过劳后加重,此为脾虚;肢冷畏寒则偏阳虚。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而气血两虚,加上脾虚升运无力,气血不能上荣,导致了口疮久不愈合。
用补中益气汤大补脾气,并助其升运,使气血充足并能上荣。方中黄芪剂量颇大,取其托毒生肌之用而为君药;配党参、白术、甘草补脾以生肌(脾主肌肉);当归养血;陈皮助运行滞;柴胡、升麻性擅升提,助气血上荣于口;肉苁蓉温润而不燥烈,能益肾精以生元气,补肾阳以助脾阳;白及生肌敛疮;甘草、升麻又善解毒。
全方能使脾气健旺而气血充足,因气血虚而久不敛口的溃疡得气血濡养,自会收口而愈。
五、日常保养
1.饭后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感染加重。
2.饮食清淡,远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多吃水果、蔬菜、虾等富含维生素B、C及锌的食物。
3.生活起居有规律,适当运动,充足睡眠,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和劳累,以维护机体抗病能力。
导读:作者以“行军散”外用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20余例,均收到满意的疗效,并附有一案例。有机会小编也来试一下~
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经验点滴
作者/邢炳荣
自年以来,用对症中药内服,辅以“行军散”外用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20余例,均收到满意的疗效。其中三例系顽固性多发性口腔溃疡,虽经中西药物治疗,仍未痊愈,经用本法治疗后病情较快痊愈,至今未见复发。
患者郏某,男,50岁。患口腔溃荡四年余,经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均经中西药物治疗,如抗菌素、维生素,外用吹口药等,但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此次发病一月余,痛苦万分,舌淡边尖红赤,中夹碎点,状若杨梅,苔少舌中光剥,口腔粘膜溃疡多而广泛,溃疡面盖有白色假膜。脉细弦,右关偏甚。证属阴虚火旺,心胃阴虚属本,心火亢则胃火盛属标,治从滋阴降火为法;选用清胃散加减:细生地、霍石斛各10克,麦冬15克,川连2克,黄芩10克,丹皮7克,杭芍10克,肥知母7克,升麻3克,人中白20克,另用行军散吹口。三日后病去十之六七,五日后基本痊愈。后仍以行军散吹用维持,至今未复发。
本文摘自《江苏中医杂志》年第5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earchingcity.com/kczlf/9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