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是一个行情跌宕起伏的场所。每一交易时段,大盘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震荡;时间一久,其趋势性变化也在不断显现。比如,上证综指触底点后走出了一轮浩浩荡荡的大牛市,最终登顶了高点;几年后,沪指又站上了点的次高点,不过很快坠落,近期又回到过点以下。
目前,A股证券账户多达1.44亿户,林子如此之大,投资者品类纷杂,比如在股指不断探底过程中,有人在公开场合唱多,但实际操作策略则异常谨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一类坚定的做多者,它的名字叫做ETF。
据Wind数据,截至三季度末,只股票型ETF合计资产净值.亿元;相比今年年中的.亿元,足足增加了.亿元。股票型ETF逆势增长缘于大量申购资金入场,而这些净申购金额几乎全部用到了增持A股上。据不完全统计,三季度以来,光华夏基金旗下的上证50ETF、沪深ETF增加的股票持仓市值就已超过了亿元。
毫无疑问,这些逆势扩张的ETF正在驰援积弱已久的A股市场,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担着维护市场稳定的重任。
01
单季规模增长约亿
ETF作为被动跟踪指数的基金产品,95%以上的资产配置于指数成分股,是迄今为止跟踪标的指数偏离度最小的指数型基金。
常理而言,ETF资产净值的增长缘于两方面,一是缘于自身单位净值增长,二是获得了净申购。鉴于三季度上证综指微跌0.92%、深证成指跌逾10%的客观现实,权益类ETF整体逾亿元的资产净值增长似乎跟第二大个理由的相关性更强。
从三季度ETF资产净值的增长规模来看,这个被动型基金细分领域如今的头部效应异常明显。增长最多的六大ETF,华夏上证50ETF、南方基金ETF、华泰柏瑞沪深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嘉实沪深ETF、华夏沪深ETF的资产净值合计增长超过了亿元。其中,沪深两市第一大ETF——华夏上证50ETF一只产品在三季度规模就增长了72.亿元。
随着申购资金的不断涌入,ETF基金将95%以上的净申购金额用在增持指数成分股。这也就是说,三季度只股票型ETF的股票持仓市值大约增加了亿元。三季度,华夏上证50ETF份额增长了18.99亿份,参照该季度末2.元的单位净值,净申购份额大致配置了50亿元的上证50成分股。华夏基金旗下另一只ETF——华夏沪深ETF三季度规模份额净增长了8.19亿份,对照9月末3.元的单位净值,9月末增量资金贡献的资产规模超过了30亿元。由此可见,华夏基金旗下上述两只ETF在三季度获得的净申购份额贡献了约80亿元股票持仓市值。
02
专业投资者借道入市
ETF资产大幅扩张,并不代表普通的、广大个人投资者在蜂涌入市,而主要是一大批专业的投资者在进场与增仓。
投资ETF,普通投资者可以像炒股那样在二级市场买入,最低交易单位为份,投资门槛普遍在数百元,最低的甚至不到元。申购ETF,并不像炒股一般直接打开股票交易软件输入ETF代码和份数便能买入;而是得先购入一揽子指数成分股,用其在申购相应的ETF标的。以华夏上证50ETF为例,该基金最小申购单位为90万份,按照26日的收盘净值,对应的资产净值为.73万元。即便当前上证50指数的50只成分股均允许现金替代,但是总现金替代比例不超过申购金额的50%。这就是说,要申购一个单位的上证50ETF,投资者最少得准备.37万元的指数成分股市值以及其与.73万元之间差额的替代现金。
正因如此,ETF的申购门槛较高,基本将普通的个人投资者挡在了门外。自A股市场运行以来,一级市场上的ETF投资者向来是专业度极高的族群,多数是金融机构,还有少部分是浸淫股市多年的资深投资者。年下半年,股灾肆虐市场之际,为响应监管救市要求,一批券商曾出资亿元,买入蓝筹ETF。
申购ETF的逻辑,有些投资者是为了套利,比如跨市场套利,投资者以指数成分股及部分替代现金申购ETF份额,随后在二级市场卖出ETF份额,谋取中间的价差收益。T日申购成功获得ETF份额后,当日就可以在二级市场卖出。不过,对于那些百亿规模以上的巨无霸ETF而言,超级的流动性意味着它们身上极少出现可观的套利空间,换言之,近期那些入场的资金多数可能是冲着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目的而来。随着指数的不断走低,A股的投资价值不断升高,大资金正在分批不断买入权益类ETF,趁着标的指数的不断走低,持续在摊薄亏损比例与成本。
截至10月19日,全部A股PE(TTM)市盈率为13.46倍,为最近四年的新低。而三季报披露的上市公司业绩并未出现明显的下滑。面对如此基本面,大资金选择申购ETF入市,似乎并不出人意外。
03
间接在大肆增持股票
进入10月,权益类ETF继续扩张的迹象还在发生。至少从场内流通份额的数量变动来看,权益类ETF规模仍在增长。截至10月28日,华夏上证50ETF场内份额为.亿份,相比9月末的.亿份,增长了33.亿份;华夏沪深ETF场内流通份额从9月末的54.亿份增长到了63.亿份。参照上证50ETF和沪深ETF最新的2.元、3.1元的单位净值,场内增量资金使得上述两只ETF的资产净值分别增长了83.61亿元、33.59亿元。
这也意味着,若场外资产不发生大幅缩水的话,华夏基金旗下的华夏上证50ETF、华夏沪深ETF,三季度至今,二级市场买入成分股的新增持仓远超亿元。
虽然是被动买入成分股,但华夏基金旗下两大ETF均以真金白银在买入,且在不断分批买入。除了上述两大ETF,华夏基金旗下另一只蓝筹ETF很快亦将入市。近日,华夏中证央企ETF发行成立,共有户合计认购了.87亿元。这就是说,华夏三大百亿巨无霸ETF,短短数月将为A股市场贡献亿元以上的增量资金。
04
千亿ETF龙头隐现
截至目前,在公募基金的ETF事业中,华夏基金至少创造了两个第一。早在年,华夏上涨50ETF问世,成为业内第一只ETF,该基金成立以来取得了.25%的回报,年化收益率超过10%;时至今日,华夏基金已经成为境内ETF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管理的除了华夏上证50ETF、华夏沪深ETF、华夏中证央企ETF三只巨无霸ETF外,还有华夏恒生ETF、华夏沪港通恒生ETF、华夏MSCI中国A股国际通ETF、华夏中小板ETF、华夏中证ETF、华夏创业板ETF、华夏消费ETF、华夏金融ETF、华夏医药ETF、华夏快线货币ETF和华夏3-5年中高级可质押信用债ETF等,初步形成了覆盖宽基指数、行业指数、大盘蓝筹指数、中小创指数、A股市场指数、海外市场指数、信用债指数等较为完整的产品线。
据Wind数据,截至三季度末,华夏基金旗下12只权益ETF资产规模达到亿元。加上近日成立的第13只权益华夏央企ETF,华夏基金ETF的规模为.87亿元。若再算上,10月以来,场内份额的增加部分,华夏基金实际权益类ETF的存量规模可能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0亿元大关。如今,华夏基金是公募基金行业名副其实的第一大ETF公司。
众所周知,在ETF行业中,得规模者得流动性。好流动性的产品,更容易受到大资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earchingcity.com/cdckc/9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