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如何除口臭 >> 彻底除口臭 >> 正文 >> 正文

江苏如皋投入几十亿,为何造车项目连续死了

来源:如何除口臭 时间:2021-4-5

一边是新能源汽车项目接连爆雷或烂尾

另一边地方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投资热情

却并未衰减

“赛麟事件”或许不是最后一起

陆地方舟曾经在如皋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如今也陷入停产。摄影/本刊记者胥大伟

地方政府的盘算和失算

本刊记者/胥大伟苏杰德

发于00.8.10总第期《中国新闻周刊》

曾经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的明星——赛麟汽车陷入停摆。

被指“空手套取66亿国资”的赛麟汽车董事长王晓麟远遁美国,并与江苏如皋市隔空相怼。犹如一场“罗生门”,漩涡中的赛麟事件,背后诸多疑问仍然未解。随着赛麟工厂被查封、账户被冻结,员工悉数离职,江苏省如皋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也蒙上一层迷雾。

如皋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建军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赛麟事件留下的教训表面上看是如皋的,但不仅仅是如皋的,“给国家一个警示,周边区县要借鉴,上级主管部门也要借鉴:不能一窝蜂全部上新能源汽车项目,对一些公司的资质,要进行更严格的审核。”

从年起,中国启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各种扶持政策密集出台。此后随着补贴政策的持续升温,在政策和资金的催化下,新能源汽车的赛道里空前拥挤,动辄上百亿投资的新能源汽车项目纷纷落地,一时间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地招商的“香饽饽”。统计显示,从年至年上半年,中国共有超过00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项目落地,涉及投资金额1万多亿元,产能规划达14万辆。

然而进入年,车市低迷、补贴退坡,盛景不再。激情退烧后的资本市场恢复理性,中国的造车新势力,身陷一场“大逃杀”,企业数量锐减至40家左右,一些地方也因造车冲动而陷入尴尬困局。

全国工商联汽车商会副会长李金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汽车产业对地方政府来说,吸引力太大了,可以拉动整个产业链条,同时纳税也是最多的。一边是新能源汽车项目接连爆雷或烂尾,另一边,地方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投资热情却并未衰减,“赛麟事件”或许不是最后一起。

县级市的造车简史

如皋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是江苏省辖县级市。这座人口约14万的小城,近年来却是江苏省域内,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earchingcity.com/cdckc/9895.html